由會考9A到成為「有溫度」的醫生 開醫生媽媽WhatsApp群組互助
朝9晚9溫書 會考9A入醫科
小學時期的Cheryl原本性格內向,直至參加朗誦和辯論比賽,加上老師鼓勵才逐漸變得大膽。至中學時期升讀南屯門官立中學,受到啟蒙老師黃俊傑和何純連的鼓勵,Cheryl的成績由中上游再進一步。

至中三再迎來一個轉捩點,當時她參加了香港傑出學生協會的活動,透過義工訓練計劃和領袖訓練,開始對人生有了明確目標。「希望將來嘅工作能幫助別人,於是決心考入醫科。」她更憶述,每天由早上9點到晚上9點留在自修室溫書,最終成為2008年會考9A狀元,並獲選香港十大傑出學生。

由麻醉科轉家庭醫學科
Cheryl原本受中學師兄影響選擇了麻醉科,但很快發現這並非自己想要的職業,「輪班工作令我身體出現問題,而且我更喜歡與病人溝通,建立長久關係。」一年後,她毅然轉至家庭醫學,完成六年專科訓練,成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。
家庭醫學的訓練雖然辛苦,但亦讓她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。「正因為有過醫院的臨床經驗,更知道該怎樣處理不同情況的病人。」她形容,家庭醫學的訓練涵蓋內外婦兒骨、急症、精神科等 ,亦着重全人診治和預防醫學,讓家庭醫生能具備全面的診治能力。

新手媽媽尿片也調轉
4年前誕下兒子Caden成為新手媽媽,Cheryl體會到育兒並沒有標準答案。她笑言:「BB 出生第一個星期,我將尿片前後掉轉咗著,爸爸笑我『醫學院冇教你點樣湊BB嘅咩?』」她笑說:「真係冇喎,有教小朋友發燒點處理,有教嬰兒常見嘅紅疹 ,有教小朋友缺水嘅時候需要輸幾多營養液,但係冇教過着片喎! 」

開醫生媽媽WhatsApp群組
Cheryl形容醫生父母常有「 Doctor Mum Syndrome」, 每當小朋友出現任何病徵,都很好容易聯常到好嚴重疾病,故她初期曾有產後抑鬱症狀,幸靠朋友和家人支持走出來。隨後她成立了一個「醫生媽媽WhatsApp Group」,讓一班醫生媽媽互相交流和支持,「遇到小朋友生病唔舒服嘅時候亦都可以冷靜一些。」
此後她亦學會盡量放開,視育兒過程為陪伴成長和探索的過程,提醒自己 「小孩健康就好,小孩有自己要走的路」,不會要求兒子參加大量興趣班,讓他有更多空間發掘自己的興趣。

溝通最重要 與病人亦師亦友
Cheryl認為一位優秀的家庭醫學醫生,必須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,抱持開放態度與病人交流。「每個病人都有自己嘅理解、擔憂和期望,我哋要探討和尊重佢哋嘅想法。」
她希望與病人建立「亦師亦友」的關係,許多病人除了看病,也會向她傾訴生活煩惱,這種關係讓她更容易察覺病人情緒問題,特別是壓力和焦慮。「我哋唔只係醫病,仲要照顧佢哋嘅心理健康。」
做世界家庭醫生組織幹事
2023年,Cheryl獲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推薦,擔任世界家庭醫生組織幹事,專責青年醫生會(Young Doctors Movement),在與不同國家的家庭醫生交流中,Cheryl深刻體會到各地家庭醫學發展差異巨大。
她分享:「例如在印尼,家庭醫生的月薪僅數千元港幣,連參加國際會議的旅費也成為負擔。」正因如此,她積極倡議並協助籌措資源,為經濟有困難的醫生提供出席會議的支援,讓他們也能參與全球醫學交流,提升專業水平。

要做「有溫度的醫生」
Cheryl時刻提醒自己,每個數據、每個病徵「不只是一組冷冰冰」,背後都代表著一個生命,每個病人背後都有一段故事。
她現時亦擔任中大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,希望透過教學啟發更多學生認識家庭醫學,並提醒他們:「醫生唔只係醫病,係醫人。」要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。
活在當下 行山做Foodie緩壓
Cheryl自己的人生格言是「活在當下」,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,除了專注自身工作,也要留意自身體和心靈健康,不時透過行山、瑜伽、旅行、美食及靜觀練習減壓,「有時在繁忙的工作中,我會趁午休時做15分鐘靜觀呼吸練習。」

世界家庭醫生日 關注醫生身心健康
「醫生照顧別人之前,也要學會照顧自己。」Cheryl坦言,繁忙的工作和照顧病人的責任常讓醫生忽視自身的心理健康。
每年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,今年的主題是「心理健健——在變化的世界中建立心理韌性」。對於Cheryl來說,這一天不僅是提醒醫生關注病人的心理健康,也是反思自身身心平衡的重要時刻。
每一位醫護人員、病友以至家屬,背後都可能藏着一段值得被聽見的故事,歡迎電郵至[email protected]聯絡我哋,一齊喺 #HealthyDates 分享更多動人時刻!